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AI聊商戰2025.7.12---中國與台灣的外送平台市場規模分析

 AI聊商戰2025.7.12---中國與台灣的外送平台市場規模分析



Q:中國與台灣的外送平台市場規模分析

AI:


中國與台灣的外送平台市場規模存在顯著差異,這主要源於兩岸的人口基數、消費習慣和經濟發展程度。以下分別針對兩地的市場規模進行分析:


台灣外送平台市場規模

市場概況與趨勢

台灣的外送平台市場在新冠疫情期間經歷了爆發式成長,並在疫情趨緩後仍維持穩定的成長態勢。這顯示外送服務已深入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

2022年總消費金額: 約新台幣 930.9 億元。

2023年總消費金額: 達到新台幣 945.9 億元,較 2022 年微幅成長約 1.6%。儘管成長幅度趨緩,但仍創下歷史新高,這表明即使疫情結束,民眾對外送服務的依賴並未大幅減少。

滲透率: 2020 年餐飲外送平台消費總金額佔整體餐飲業營業額的滲透率僅約 2.1%,到 2022 年快速成長至 11.1%。這顯示外送平台在台灣餐飲業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平均單筆交易金額: 持續攀升,尤其單筆消費金額在新台幣 1,001 元以上的訂單數成長最多,達 16.6%,顯示高單價訂單的潛力。

主要競爭者與市佔率

台灣外送市場目前主要由兩大平台主導:

Foodpanda:長期以來保持領先地位。

Uber Eats:市佔率緊追在後,根據 2025 年的調查,其常用率已突破 60%,與 Foodpanda 的差距正在縮小。

近期,Uber Eats 曾宣布以 9.5 億美元併購 Foodpanda 台灣外送事業,若合併成功,兩者市佔率將高達 75% 甚至 90%,恐形成壟斷局面,因此該併購案已於 2024 年 12 月被公平會禁止。

除了兩大巨頭,PXGo! 小時達和 Foodomo 等平台也在生鮮雜貨領域取得成長,顯示非餐飲外送市場的潛力。


中國外送平台市場規模

市場概況與趨勢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外送市場,其規模遠超其他國家,且仍在持續增長。

用戶規模: 截至 2024 年底,中國的網上外賣用戶規模已達 5.45 億人,約佔網民整體的一半。

2023年市場規模: 約 1.2 萬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 5.3 兆元),平均每天花在外賣上的消費接近 33 億元人民幣。

2024年市場規模: 預計將達到 1.6357 萬億元人民幣。

2027年預測規模: 有望達到 1.9567 萬億元人民幣。

日均配送訂單量: 每日配送訂單量超過 8,000 萬單,全國有超過 1,000 萬名騎手。


主要競爭者與市佔率

中國外送市場主要由以下兩大平台主導,並有新興力量加入競爭:

美團外賣:市場的龍頭,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商家網絡,且積極拓展到店業務、酒店旅遊等多種生活服務。

餓了麼: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外送平台,是美團的主要競爭對手。

京東:近年來也宣布進軍外送市場,憑藉其強大的自建物流體系,強調即時配送能力,為市場帶來新的競爭變數。

中國外送平台不僅專注於餐飲,更積極拓展生鮮雜貨、生活用品乃至服裝、3C 等全品類商品,推動「萬物即時可達」的即時零售模式。


兩岸市場規模比較與展望

規模差異顯著

從數據來看,中國外送平台的市場規模遠遠超過台灣。中國的市場規模達萬億級人民幣,而台灣市場規模則在千億新台幣級別。這種差異主要歸因於:

人口基數: 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為外送市場提供了巨大的用戶基礎。

城鎮化進程: 中國快速的城鎮化和數字化進程,使得外送服務在各線城市迅速普及。

消費習慣: 中國消費者對即時性、便利性的需求更為強烈,且平台通過大規模補貼刺激了消費。


未來趨勢

兩岸外送市場都將持續朝向多元化、精細化發展,主要趨勢包含:

非餐飲品項拓展: 生鮮、雜貨、零售商品的即時配送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技術智能化: 大數據、AI、無人配送等技術將持續應用,以提升效率和用戶體驗。

會員經濟與用戶黏著度: 平台將更注重會員制度、差異化服務來提升用戶忠誠度。

下沉市場開發: 中國市場會繼續深耕三四線城市及鄉鎮,台灣則可能在服務深度和廣度上持續提升。


儘管兩岸市場規模差異巨大,但外送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模式,其發展潛力依然不容小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