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AI聊經濟2025.7.10---美越關稅協議讓越南哪些產業面臨危機

 AI聊經濟2025.7.10---美越關稅協議讓越南哪些產業面臨危機




Q:美越關稅協議讓越南哪些產業面臨危機

AI:



美越關稅協議對越南的產業確實帶來了挑戰,尤其是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轉運商品面臨高關稅

協議中一個關鍵條款是,對於經越南轉運至美國的第三國商品,將徵收 40% 的懲罰性關稅。這項條款被廣泛解讀為針對中國商品,目的是防止中國商品為規避美國更高關稅而繞道越南進行「洗產地」。

這對越南的影響是雙重的:

中國商品轉運風險: 那些依賴進口中國零組件,然後在越南進行少量加工或直接轉口至美國的產業,將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如果無法明確區分商品的「原產地」或無法達到美國對「實質轉型」的認定標準,這類商品將被課以高額關稅,使其失去價格競爭力。

產業鏈重塑壓力: 這會迫使在越南設廠的企業重新檢視其供應鏈,減少對中國零件的依賴,或將生產基地轉移至其他不受影響的國家。


2. 傳統出口產業面臨20%關稅壓力

雖然協議將越南輸美商品的關稅從最初可能高達46%的威脅降至20%,但這仍然對越南主要的出口產業構成不小的壓力。過去越南商品享有的較低關稅優惠將不再存在,這將影響其在全球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

受影響較大的產業包括:

紡織成衣與鞋類: 這些是越南對美出口的支柱產業,佔比超過30%。20%的關稅將直接增加成本,品牌商和代工廠需要共同承擔,代工廠的毛利可能受壓。雖然大型台資企業(如儒鴻、聚陽)已與客戶協商分攤成本,並尋求更高附加價值的訂單來應對,但整體產業仍面臨挑戰。

電子與電機組裝(特別是筆電): 越南在全球筆電產能中佔有一定份額。20%的關稅會導致每台筆電成本增加,品牌可能漲價或壓縮代工利潤。台資ODM廠商如廣達、仁寶、英業達等已開始擴建泰國、印度甚至墨西哥的產線來分散風險。轉廠需要時間(約6-12個月),短期內可能影響毛利。

自行車與運動休閒: 20%的關稅會壓縮整車出口利潤,而40%的轉運條款則封殺了中國零件「貼牌洗產地」的空間。雖然台灣的巨大、美利達等企業有其他產線可以調度,但越南作為中階電輔車生產基地將受到衝擊。

木製品和海鮮: 這些也是越南對美的重要出口商品,同樣會因關稅增加而面臨競爭力下降的問題。


3. 國內產業鏈的衝擊與產業升級挑戰

協議中也提到越南將向美國全面開放零關稅市場,甚至接受美國海關入境稽查。這對越南本土產業鏈的發展可能造成衝擊:

本土產業競爭力: 越南自身的產業鏈還處於發展初期,若缺乏適當的貿易保護,美國商品零關稅進入將對越南本土產業形成巨大衝擊,使其難以建構和升級。

產業升級受阻: 如果本土產業無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越南將難以實現產業升級,經濟結構會保持脆弱,容易受到外部衝擊。


4. 中國可能採取反制措施

由於協議中的「轉運條款」明顯針對中國,中國作為越南最大的貿易夥伴和製造業投入的重要來源地,可能會採取反制措施。任何來自中國的報復都可能對越南經濟造成巨大影響,使越南陷入美中貿易爭端的夾縫中。

總體而言,美越關稅協議雖然避免了更嚴重的關稅威脅,但其帶來的結構性調整和成本壓力,使得越南多個產業面臨重新評估供應鏈、提升附加價值和尋找新市場的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