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聊政經危機2025.7.9---美越關稅協議讓越南面臨哪些危機
Q:美越關稅協議讓越南面臨哪些危機
AI:
美越關稅協議雖然讓越南部分商品輸美關稅從原本可能的高稅率(例如川普曾威脅的46%)降至20%,並對美國商品開放零關稅市場,看似達成協議,但實際上也讓越南面臨了不小的危機:
1. 本土產業鏈衝擊
美國商品零關稅衝擊: 協議要求越南對美國商品實施零關稅,這意味著美國商品將能毫無阻礙地進入越南市場。對於越南仍在發展初期的本土產業來說,這將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可能導致本土產業難以建立和成長,甚至被淘汰。
產業升級受阻: 如果無法形成健全的本土產業鏈,越南將難以實現產業升級,長期依賴於低附加價值的組裝活動,經濟發展的韌性將會不足。
2. 轉運商品高關稅與執法挑戰
針對中國「洗產地」: 協議中對經由越南轉運的第三國商品加徵40%的懲罰性關稅,這條款被廣泛解讀為旨在遏制中國商品透過越南規避美國關稅的行為。
定義模糊與執法難度: 「轉運」的定義可能模糊,實際查緝的效力有待觀察。這可能導致越南企業面臨更高的合規成本和不確定性,甚至可能因被懷疑為「洗產地」而受到不必要的懲罰。
影響越中關係: 越南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密切,中國是越南最大的貿易夥伴。若越南因美國協議而大幅調整原產地規則,可能損及與中國的經貿關係,甚至引發中國的反制措施,進一步影響越南出口。
3. 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與貿易策略不對等
單方面要求: 許多分析師認為,美方提出的要求極為片面,越南作為一個相對較小的國家,在談判中處於弱勢地位,被迫做出讓步。這種不對等的貿易關係可能限制越南未來在國際貿易中的自主性。
出口成本增加: 儘管輸美關稅降至20%,但對於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紡織、鞋類等行業而言,這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成本,可能削弱越南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壓縮企業利潤空間。
供應鏈轉移風險: 高關稅壓力下,部分跨國企業可能將生產線或產能從越南轉移至其他未受關稅影響的國家,這將影響越南吸引外資的能力,並可能降低其全球製造基地的地位。
4. 法律基礎與不確定性
法律依據存疑: 這些關稅的徵收依據是《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該法通常用於國家安全目的而非貿易談判。這使得協議的法律基礎存在爭議,未來可能面臨法律挑戰,增加政策的不確定性。
5. 經濟多元化與產業升級的挑戰
對外依存度高: 越南經濟高度依賴出口和外國直接投資,尤其對美國市場有較高的依賴性。新的關稅協議使得這種依賴性帶來的風險更加顯著。
產業鏈薄弱: 越南目前的產業結構仍偏向於組裝和加工,對進口原材料的依賴度高,在價值鏈中的地位相對較低。協議可能進一步阻礙其向更高附加價值產業轉型。
總體而言,美越關稅協議為越南帶來了提升出口成本、衝擊本土產業、增加執法難度及潛在外交摩擦等多重危機。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越南政府已表示將致力於提高產品質量,並尋求對其他市場擴大出口,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並推動經濟多元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