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AI聊商戰2025.7.12---在歐盟設廠的台商.如何應對美國30%關稅

 AI聊商戰2025.7.12---在歐盟設廠的台商.如何應對美國30%關稅




2025.7.12.

川普宣布:歐盟、墨西哥30%關稅.



Q:在歐盟設廠的台商有哪些.

AI:

近年來,由於全球供應鏈的調整以及各國政府對於在地製造的重視,越來越多台灣企業開始將生產基地擴展到歐盟地區。其中,半導體產業是目前台灣在歐盟設廠最受矚目的領域。

半導體產業

台積電 (TSMC):

台積電與博世 (Bosch)、英飛凌 (Infineon) 和恩智浦半導體 (NXP) 合資成立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 (ESMC),計畫在德國德勒斯登興建一座12吋晶圓廠。這座廠預計於2024年下半年開始興建,2027年底開始生產,將主要生產28/22奈米CMOS以及16/12奈米FinFET製程技術的晶圓,以供應歐洲汽車和工業領域的需求。台積電持有ESMC 70%的股權。

除了製造廠,台積電也計畫在慕尼黑設立晶片設計中心,以擴大在歐洲的業務布局。

半導體供應鏈相關廠商:

隨著台積電在德國設廠,許多台灣的半導體設備商和材料通路商也積極在歐洲,特別是德國和鄰近的捷克布局。例如,帆宣、閎康、家登、辛耘、崇越等公司都已在歐洲有所行動,甚至有潛力在捷克接近德國邊境的地方形成一個以半導體供應鏈為主的台灣工業園區。

其他科技與製造業

除了半導體,一些台灣的科技和製造業公司也在歐盟設有工廠:

鴻海科技集團 (Foxconn):

鴻海在捷克設有大規模的工廠,分佈在帕爾杜比采 (Pardubice)、庫特納霍拉 (Kutná Hora) 和布拉格等地。

緯創 (Wistron):

緯創也在捷克的布爾諾設有工廠。

宏碁 (Acer):

宏碁也有在捷克落地多年。

台萬工業:

這家公司是進駐捷克的前20家台商之一,自1998年起就在捷克設廠,主要提供少量多樣客製化和大量少樣自動化生產線的產品。

傳統產業與其他領域

雖然歐洲對於台灣的傳統勞力密集產業來說並非熱門投資地點,但隨著台積電的進駐,以及地緣政治的考量,一些台商也開始評估或已經在歐洲進行投資。


值得注意的趨勢

半導體產業鏈的群聚效應:台積電的德國設廠,正帶動其供應鏈廠商向歐洲移動,尤其是在德國與捷克等中東歐國家。

汽車產業晶片需求:歐洲對車用晶片的需求是台積電在德國設廠的重要推動力。




Q:在歐盟設廠的台商.如何應對美國30%關稅

AI:


在歐盟設廠的台商面對美國30%關稅,雖然產品是在歐盟生產,但仍可能受到美國關稅政策的間接影響。這可能包括美國對歐盟進口產品加徵關稅,或是由於供應鏈的全球化影響,導致整體成本上升。以下是一些應對策略,希望能幫助您:

一、評估關稅影響與產品原產地

首先,台商需要仔細評估您的產品在歐盟生產後,出口到美國時是否會被認定為「歐盟原產地產品」。美國的關稅政策通常會針對特定的原產地國家。

確認產品原產地規則 (Rules of Origin, ROO):歐盟生產的產品是否符合美國對「歐盟原產地」的認定標準非常重要。如果您的產品雖然在歐盟組裝,但大部分關鍵零組件來自非歐盟國家(例如中國大陸),美國可能會認定其為其他國家原產地,進而課徵相關關稅。

了解美國對歐盟的具體關稅政策:近期美國已宣布對歐盟進口產品加徵30%關稅,這將直接影響從歐盟出口至美國的產品。

二、多元化生產與供應鏈布局

雖然您已在歐盟設廠,但面對未來不確定性,應考慮更靈活的生產布局。

「台灣加1」策略:除了歐盟之外,考慮在其他地區(例如東南亞、墨西哥等)設立生產基地,以分散風險,避免過度依賴單一生產地或市場。

美國本土製造 (Make in USA):如果產品單價高、毛利率佳,且具備品牌議價能力,可以考慮在美國設立小規模的組裝或包裝流程,爭取「Made in USA」的標籤,以避開懲罰性稅率。

強化供應鏈韌性:重新審視並調整供應鏈,降低對受關稅影響較大地區的依賴,尋找替代供應商,確保關鍵零組件的穩定供應。

三、優化報關結構與產品定價

合理規劃報關結構:不同的海關編碼 (HS Code) 對應不同的稅率。合法合規地重新分類產品或優化進口策略,有助於節省成本。建議諮詢專業顧問或報關公司,降低稅務風險。

重新評估產品定價:如果關稅導致成本顯著增加,可能需要重新評估產品的銷售價格。對於具有品牌力或市場稀缺性的產品,消費者可能願意為此支付更高的價格。同時,也要考慮市場競爭力。

四、積極溝通與爭取有利條件

與美國政府溝通:透過產業公會、貿易協會等管道,向美國政府表達產業的立場和所面臨的困境,爭取有利的關稅豁免或降低稅率。

強化與歐盟的合作:在歐盟設廠的台商可以與歐盟當地商會、政府單位合作,共同向美國施壓,維護貿易公平。

爭取投資美國的機會:美國政府表示,若企業選擇赴美投資,可享有加速通關與行政支援。若有機會,這也是降低關稅影響的一條途徑。

五、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與技術領先

產品差異化:透過技術創新和品牌建立,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使其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即使面臨關稅也能維持利潤空間。

走向高毛利產品:如果現有產品受到關稅影響較大,可以考慮調整產品組合,轉向生產高毛利率的產品,以維持企業的盈利能力。

面對不斷變化的國際貿易情勢,台商應保持警惕,並與政府、產業協會以及專業顧問保持密切聯繫,隨時調整應對策略,以確保企業的永續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