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聊商戰2025.7.10---台灣有哪一家企業能抵擋美團阿里的外送千億補貼大戰
Q:台灣有哪一家企業能抵擋美團阿里的外送千億補貼大戰
AI:
台灣的外送市場目前主要由兩大外資平台 foodpanda 和 Uber Eats 寡占,兩者競爭激烈,幾乎掌握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根據一些報告,Uber Eats 的使用率甚至緊追 foodpanda,兩者之間的常用比例差距在縮小。
面對美團、阿里巴巴這種具備龐大資金和補貼能力的巨頭,台灣本土企業要「抵擋」的確非常困難。這不是單純的比拼服務品質或效率,而是進入一場燒錢的補貼戰。在這種情況下,台灣企業很難在短期內與之匹敵,因為這些巨頭可以透過燒錢來快速擴張市佔率、培養用戶習慣。
然而,如果從長期發展或特定利基市場的角度來看,台灣企業還是有機會的,但重點可能不會是「正面迎戰」補貼大戰,而是採取差異化策略:
1. 發展垂直整合或特殊利基市場
台灣的本土平台如 foodomo (統一超商旗下) 和 全聯PXGo! 小時達,雖然市佔率遠不如兩大外資,但它們有其獨特的優勢。
foodomo (統一超商):背後有統一集團龐大的實體通路資源,可以整合超商、餐飲品牌等,提供更全面的生活服務。這不僅是餐飲外送,還能延伸到日用品、生鮮雜貨等,且能與集團的會員體系深度結合,提供獨家優惠。這讓他們在「便利性」和「集團生態圈」方面有機會突圍。
全聯PXGo! 小時達:專注於生鮮雜貨外送,並結合全聯的強大採購和門市網絡。在疫情期間,生鮮雜貨外送需求大增,全聯藉由其原有優勢,在這塊市場取得了顯著的成長。這是一個典型的垂直整合案例,他們不需要與所有餐飲外送競爭,而是專注於自身擅長的領域。
2. 強化在地化服務與特色
外資平台雖然資金雄厚,但在某些在地化服務或與小型店家合作方面,可能不及本土業者靈活。例如:
更深入的商家合作關係:有些本土平台可能會與特定地區或類型的店家建立更緊密的合作,提供客製化的服務或更優惠的抽成,吸引不願被大平台高抽成綁住的商家。
獨特的在地體驗:例如提供特色小吃、地方名產的限時外送,或是結合觀光、文化活動等,創造獨特的消費體驗。
CASH POWER 浣熊外送:這類新興的本土平台,雖然規模小,但會強調「我們是台灣人,我們以台灣為榮」,試圖爭取台灣民眾的在地認同與支持。他們可能會更注重與店家、外送員的關係,提供更「接地氣」的服務。
3. 避免價格戰,轉向服務品質與會員忠誠度
美團、阿里巴巴的補貼戰是透過低價來吸引用戶。台灣企業要抵擋這種攻勢,很難用相同的策略。因此,可以考慮:
提升服務品質:例如更快的送餐速度、更優質的客服、更完善的退換貨機制等,讓消費者感受到差異化。
發展會員訂閱制:類似 Uber Eats 的 Uber One 或 foodpanda 的 pandapro,透過訂閱制綁定高黏著度用戶,提供獨家優惠和權益,鼓勵用戶長期使用,降低對短期補貼的依賴。
數據分析與精準行銷:利用對台灣市場和消費者行為的深入了解,進行更精準的行銷,提供個人化推薦和優惠,提高用戶黏著度。
總結
台灣目前沒有單一一家企業能直接在「千億補貼大戰」中正面與美團、阿里巴巴抗衡,因為這牽涉到資本實力的巨大差異。然而,台灣本土企業若能專注於 差異化競爭、垂直整合、深耕在地服務 以及 提升非價格的競爭優勢,例如全聯在生鮮外送的成功,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們就有機會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立足點,甚至在特定領域取得優勢。
這場競爭不單是外送平台之間的對決,更是整個零售、餐飲生態系的整合戰。台灣企業的機會點在於能否發揮自身既有的實體通路、供應鏈優勢,或是在特定需求上做到極致,來創造外資巨頭難以複製的護城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