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AI聊職場2025.5.31---會計與審計的差異

 AI聊職場2025.5.31---會計與審計的差異




Q:會計與審計的差異

AI:

會計與審計的差異

會計與審計是企業財務管理中兩個既獨立又相互關聯的重要領域。雖然都與財務數據打交道,但它們的目的、過程、執行者以及最終產出都有著顯著的區別。

會計的核心在於對經濟活動進行「記錄、分類、彙總和報告」。它是一套系統性的程序,旨在衡量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並將這些資訊傳達給相關的使用者,如投資人、債權人、管理階層及政府機關等。會計人員負責建立和維護公司的會計系統,確保日常交易被準確、完整地記錄,並按照公認會計原則(GAAP)編製財務報表,如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會計工作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伴隨著企業日常營運而進行。

相較之下,審計的主要目的是對已編製完成的財務報表進行「獨立的檢查與驗證」,以確認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依照適用的財務報導架構(如GAAP或IFRS)允當表達。審計師(通常是獨立的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透過執行一系列查核程序,蒐集足夠且適切的證據,以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發表專業意見。審計工作通常在會計期間結束後進行,是對過去一段時間財務記錄的審查。


以下是會計與審計之間主要的差異點:

特點 會計 (Accounting) 審計 (Auditing)

目的 記錄、分類、彙總和報告經濟活動,提供財務資訊。 獨立檢查財務報表,對其允當表達性發表意見。

過程 持續進行,處理日常交易。 定期性(通常每年),對已記錄的財務數據進行驗證。

產出 財務報表 (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等)。 審計報告,包含對財務報表的意見。

執行者 企業內部的會計人員。 獨立於企業的第三方專業人士(會計師)。

依據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GAAP) 或國際財務報導準則 (IFRS)。 一般公認審計準則 (GAAS)。

與數據的關係 創建和編製財務數據。 驗證和評估財務數據。

獨立性 通常是企業內部員工,受管理階層領導。 必須保持超然獨立,以確保意見的客觀性。

關注點 確保財務記錄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評估財務報表是否公允表達,偵測重大不實表達。

總而言之,會計負責「做帳」,即記錄和編製財務資訊;而審計則負責「查帳」,即驗證這些財務資訊的可靠性。審計工作的基礎是會計所提供的財務數據,它的存在為財務報表增加了可信度,有助於保障資訊使用者的權益。兩者各司其職,共同構成了健全的企業財務報告體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