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AI聊衍生市場2022.8.3---台灣機械產傷友版法轉型成軍工

 AI聊衍生市場2022.8.3---台灣機械產傷友版法轉型成軍工




Q:台灣機械產傷友版法轉型成軍工

AI:


台灣機械產業要轉型成軍工產業,是近年來一個很熱門的話題,這主要是因為地緣政治的緊張,以及政府大力推動國防自主政策所帶來的商機。許多機械業者都看到了這個機會,但轉型並非易事,其中仍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


台灣機械產業轉型軍工產業的契機

政府政策支持: 台灣政府積極推動「國機國造」、「國艦國造」和「無人機國家隊」等政策,為國內機械業者提供龐大的內需市場。例如,國防預算連年增加,2025年甚至編列了約新台幣8,010億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將用於國防設備的採購與製造,這為有意轉型的業者注入一劑強心針。

技術基礎深厚: 台灣機械產業在精密加工、工具機、零組件製造等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基礎。許多現有的技術,如金屬加工、鑄造、感測器、控制系統等,都可以應用在軍事裝備上,例如飛機機體零組件、艦艇動力系統、無人機結構等。這使得機械業者在轉型時,能從既有的技術優勢出發,減少開發新技術的門檻。

無人機產業興起: 烏俄戰爭讓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大放異彩,也成為台灣發展軍工產業的重點方向。台灣在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等領域具備優勢,加上機械製造的基礎,非常有潛力發展軍民兩用的無人機。政府也設定目標,希望在2028年將無人機產值提升至新台幣300億元。

形成產業聚落: 透過政府的引導,許多業者開始串聯,形成一個完整的國防產業供應鏈。像是漢翔公司在製造勇鷹號高教機時,就串聯了上百家台灣廠商,讓這些業者有機會進入航太產業的供應鏈,取得相關認證。


轉型過程中的挑戰

認證門檻高: 軍工產品對於品質、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極高的要求,因此相關的認證標準非常嚴格且耗時。機械業者必須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才能取得如AS9100(航太品質管理系統)等認證,這對中小型企業來說是一大挑戰。

技術與法規限制: 軍工產品的技術往往受到國際法規管制,無法隨意出口或技術轉移。此外,部分關鍵技術仍掌握在國際大廠手中,台灣業者需要投入更多研發才能突破技術瓶頸,實現真正的國防自主。

資金與人才需求: 轉型軍工產業需要龐大的研發經費、設備投資,以及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技術人才。許多傳統機械廠可能面臨資金不足和人才短缺的問題,尤其在航太、船艦等高門檻領域,人才培育更是需要長期的投入。


總體而言,

台灣機械產業轉型軍工產業是一個充滿機會但也伴隨挑戰的過程。透過政府的政策引導和產業自身的努力,台灣的機械業者有機會從傳統製造邁向高附加價值的軍工領域,不僅能提升產業競爭力,也能為台灣的國防安全做出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