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聊經濟2025.9.27---川普擬開徵「晶片商品稅」是啥
Q:川普擬開徵「晶片商品稅」是啥
AI:
川普(Donald Trump)擬開徵的「晶片商品稅」(Chip Tariffs / Semiconductor Tariffs)是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一部分,目的在於鼓勵製造業(特別是半導體產業)回流美國本土。
核心概念
川普政府考慮的「晶片商品稅」涉及幾個主要的構想,雖然細節仍在討論中,但核心目標是一致的:
高額關稅: 他曾公開提到對進口晶片或半導體徵收高達 25%,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高達 100% 或更高的關稅。
針對「晶片含量」課稅: 有消息指出,川普政府可能考慮根據每台進口電子設備中所含晶片的數量或比例來徵收關稅,而不是只針對單獨進口的晶片。這意味著智慧型手機、汽車等含有進口晶片的終端電子產品都會受到衝擊。
「在美製造」可豁免: 這些關稅通常會設有豁免條件,即承諾或正在美國本土興建或進行生產的公司,可以免除這些進口關稅。
政策目的
此舉主要有兩個目的:
產業回流:
透過大幅提高進口產品的成本,迫使全球的半導體製造商(如台灣的台積電、韓國的三星等)將其生產線和投資轉移到美國,以實現「美國製造(Made in America)」的目標。
國家安全:
減少美國對外國半導體供應鏈的依賴,特別是在面對地緣政治競爭時,確保關鍵技術和戰略物資的本土供應安全。
潛在影響
如果這項關稅措施真的實施,可能帶來以下影響:
美國消費者:
含有進口晶片的電子產品、汽車等最終商品價格可能會上漲,最終成本可能轉嫁給消費者。
全球供應鏈:
可能會嚴重擾亂現有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特別是對依賴海外代工的美國科技公司(如蘋果、特斯拉)以及主要的亞洲晶片製造商造成衝擊。
本土製造商:
對在美國本土設有或承諾設有晶圓廠的公司(如Intel、以及在美設廠的台積電、三星)可能有利。
總而言之,「晶片商品稅」是川普政府利用關稅槓桿,強制推動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在美國進行大規模投資和製造的一種手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