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

AI聊利基市場2025.8.6---如果最賺錢的蘋果手機都不回美國製造.那麼還有誰會回美設廠

AI聊利基市場2025.8.6---如果最賺錢的蘋果手機都不回美國製造.那麼還有誰會回美設


Q:如果最賺錢的蘋果手機都不回美國製造.那麼還有誰會回美設廠


AI:


這個問題非常有深度,也點出了美國製造業回流的挑戰與困境。儘管蘋果手機等低利潤、高勞動力的組裝產業很難完全回流美國,但美國政府的政策主要鎖定的是高附加價值和戰略性的產業,這些才是真正會被吸引回美國設廠的對象。


高附加價值產業:半導體、AI、新能源

這類產業的特點是技術含量高、自動化程度高,對勞動力的依賴較低,因此美國相對高昂的勞力成本不再是主要障礙。相反,它們更看重美國在以下方面的優勢:

技術研發與人才: 美國擁有頂尖的研發能力和豐富的技術人才,這對需要不斷創新升級的產業至關重要。

政府補貼與法案: 美國政府推出了《晶片與科學法案》、《降低通膨法案》等,直接提供鉅額補貼、稅收優惠,以及在地採購激勵,大幅降低了在美國設廠的成本。例如,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都因此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和德州等地大舉投資設廠。

國家安全考量: 晶片、電動車電池、再生能源等被視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將生產線拉回美國本土能降低地緣政治風險,確保供應鏈的韌性。


傳統製造業:汽車、重工業、紡織

這類產業雖然也面臨成本挑戰,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回流美國設廠依然有其誘因:

自動化與AI技術: 現代化工廠透過高度自動化和人工智慧技術,可以減少對人力的需求,提高生產效率,進而抵銷部分勞力成本。

近岸外包 (Nearshoring): 雖然不一定直接回美國本土,但許多企業會選擇將生產線從亞洲移到離美國較近的墨西哥。這樣既能享受較低的勞力成本,又能縮短運輸時間,快速回應美國市場需求,同時還能避開與美國有地緣政治衝突的國家。

特定區域優勢: 一些美國中西部和南部的州,因為勞動力、能源成本和稅負相對較低,再加上當地政府的獎勵措施,也吸引了部分傳統製造業回流,例如紡織業和能源服務公司。


結論

蘋果手機雖然是「最賺錢」的產品,但其組裝環節的利潤率相對較低,且高度依賴大規模、低成本的勞動力。因此,將其組裝線遷回美國在成本效益上並不具備優勢。

但是,許多高價值、高技術含量的產業,如半導體、AI伺服器、新能源等,正在美國政府的政策鼓勵和地緣政治考量下,積極地將生產線遷回美國。可以說,美國製造業回流並非要複製過去的低端製造,而是要打造一個以高科技和國家安全為核心的新製造業生態系。

這也意味著,未來「美國製造」的產品,可能不會是我們隨手可得的消費電子產品,而是更高階、更關鍵的戰略性商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