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聊商戰2025.7.8---泰國出口到美國關稅36%.泰國台商如何應對
2025.7.8.川普公布14國家關稅:
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哈薩克、突尼西亞25%;
南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30%;
印尼32%;
孟加拉、塞爾維亞35%;
泰國、柬埔寨36%;
寮國、緬甸40%。
Q:泰國出口到美國關稅36%.泰國台商如何應對
AI:
面對泰國出口美國高達36%的關稅,對於在泰國設廠的台商而言,確實是一項嚴峻的挑戰。這不僅大幅降低了產品的競爭力,也可能影響訂單的持續性。以下提供幾項應對策略供參考:
1. 檢視與調整供應鏈
分散生產基地:
考慮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FTA)或關稅較低的國家,例如越南、墨西哥等。這可以有效降低出口美國的關稅成本,並分散風險。
深耕東協市場:
泰國本身是東協成員國之一,可以利用東協內部的關稅優惠,將泰國作為供應鏈的一個環節,生產半成品或零組件,再運往其他東協國家完成最終產品並出口。
在地化生產:
如果產品需求量大且穩定,可以評估在美國當地設廠的可能性。雖然初期投資較高,但長期來看可完全規避關稅問題,並更貼近市場需求。
2. 產品策略調整
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專注於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使其即便在有關稅的情況下,仍能維持競爭力。消費者可能會願意為獨特或高品質的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
差異化與品牌建立:
透過產品的差異化、獨特的設計或卓越的品質,建立強大的品牌形象。這有助於在市場上脫穎而出,降低關稅對價格敏感度的影響。
優化產品組合:
重新評估出口美國的產品組合,優先選擇受關稅影響較小或毛利較高的產品,以最大化利潤。
3. 貿易與法規應對
尋求關稅減免或豁免:
深入了解美國相關的關稅減免或豁免政策,例如特定產品的貿易優惠方案,評估自身產品是否符合申請資格。
與美國客戶協商:
與美國客戶溝通,共同分攤關稅成本,或者探討新的貿易條款,例如修改交貨條件(FOB轉為DDP),讓客戶承擔部分關稅。
利用貿易律師諮詢:
尋求專業貿易律師的協助,了解最新的貿易政策和法規,並獲取專業的應對建議。
4. 營運效率提升
降低生產成本:
透過導入自動化設備、優化生產流程、精實管理等方式,降低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以抵銷部分關稅的影響。
強化採購議價能力:
整合採購需求,增加採購量,提升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以降低原物料成本。
5. 多元化市場策略
開拓其他市場:
除了美國市場,積極開發其他潛力市場,例如歐洲、日本、東協內部或其他新興市場。分散出口風險,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
發展電商通路:
考慮利用跨境電商平台,直接將產品銷售給全球消費者,降低中間環節的成本,並擴大銷售範圍。
面對高額關稅,台商需要綜合考量上述策略,並根據自身的產品特性、產業鏈佈局和市場需求,制定最適合的應對方案。這是一個需要彈性與創新思維的時期,及早規劃並執行,才能有效降低關稅帶來的衝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