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

AI聊政經危機2025.7.7---台灣民進黨發動大罷免國民黨立委的真正意圖

 AI聊政經危機2025.7.7---台灣民進黨發動大罷免國民黨立委的真正意圖





Q:台灣民進黨發動大罷免國民黨立委的真正意圖

AI:


台灣民進黨推動罷免國民黨立委的行動,背後有多重意圖,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來理解:


1. 扭轉國會劣勢,爭奪國會主導權

2024年台灣大選後,立法院形成「朝小野大」的局面,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聯手掌握多數席次。這使得民進黨政府在推動政策或法案時,面臨在野黨的強力杯葛與阻撓。發動罷免案,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透過罷免部分國民黨立委,來改變國會的席次結構,進而扭轉民進黨在國會的劣勢,爭取國會主導權,讓執政更加順遂。

2. 反制國會改革爭議與在野黨的擴權行為

國民黨與民眾黨在立法院推動一系列被民進黨及部分公民團體認為是「擴權」且「違憲」的國會改革法案,例如《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修正。這些法案引發了大規模的「青鳥運動」抗議。民進黨和相關公民團體認為,這些法案破壞了憲政體制,干預了行政與司法獨立性。因此,發動罷免被認為是對這些具爭議性法案的反制,意圖淘汰那些支持這些法案的國民黨立委。

3. 動員支持者,凝聚綠營士氣

罷免案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動員,無論結果如何,都能有效凝聚民進黨支持者的士氣,並將社會上對特定國民黨立委的不滿轉化為實際的行動。這有助於在未來的選舉中維持或提升支持度。尤其在「朝小野大」的背景下,透過罷免行動來激化藍綠對決,也是一種固守基本盤,甚至拓展支持的做法。

4. 針對個別立委的爭議行為

除了整體性的政治考量,具體的罷免案也常會針對個別國民黨立委的言行、誠信或問政表現提出質疑。例如,被點名的立委可能被指控有不當言行、涉及爭議案件、問政品質不佳、或是其立場與選民期待嚴重背離等。民進黨及公民團體會將這些具體理由作為罷免的正當性依據,訴諸選民,爭取支持。

5. 宣示主權與國家安全立場

部分罷免理由也觸及兩岸關係和國家主權的議題。例如,一些國民黨立委被指控頻繁與中國政權統戰機構接觸,可能威脅台灣主權與國家安全。民進黨透過罷免行動,也能夠再次強調其「反共護台」的立場,爭取認同。


影響與挑戰

然而,罷免行動也面臨挑戰。雖然公民團體與民進黨聲勢浩大,但成功罷免立委的門檻仍然不低。此外,這場「大罷免」也加劇了台灣社會的藍綠對立,可能導致政治紛擾持續不斷。

總體而言,民進黨發動罷免國民黨立委,是多重政治考量下的結果,旨在扭轉國會劣勢、反制在野黨擴權、凝聚支持者,並針對個別爭議立委進行問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