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AI聊利基市場2025.7.23---美國徵收對等關稅後是由誰買單

 AI聊利基市場2025.7.23---美國徵收對等關稅後是由誰買單




Q:美國徵收對等關稅後是由誰買單

AI:


當美國徵收對等關稅(或任何關稅)時,最終的買單者通常是美國的企業和消費者。


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進口商支付關稅: 從技術層面來看,關稅是進口商(也就是美國的公司或個人)在商品進入美國港口時支付給美國政府的稅款。這些錢會進入美國財政部,成為政府的額外收入。

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雖然是進口商直接支付關稅,但這些企業通常會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意味著,消費者會以更高的價格購買進口商品,即使這些商品可能是構成最終產品的零件或材料。研究顯示,美國公司和消費者幾乎完全承擔了關稅的負擔。


對企業的影響:

進口成本增加: 依賴進口原材料、零件或成品的美國企業會面臨更高的採購成本。

利潤空間壓縮: 為了維持競爭力,一些企業可能會選擇吸收部分關稅成本,這會壓縮它們的利潤空間。

供應鏈中斷: 關稅可能導致企業需要重新評估其全球供應鏈,尋找新的供應商或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這會增加不確定性和營運成本。

出口受損: 當其他國家對美國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時,美國的出口商會受到影響,因為它們的產品在國外市場變得更昂貴,競爭力下降,這會導致出口量減少,甚至影響就業。特別是農業等高度依賴出口的行業,更容易受到報復性關稅的衝擊。


對消費者的影響:

物價上漲: 由於關稅增加了進口商品的成本,消費者最終會看到各種商品(從服裝、鞋類到汽車和食品)的價格上漲。

選擇減少: 有些商品可能會因為關稅而變得過於昂貴,導致進口商停止進口,從而減少消費者的選擇。

實質收入下降: 由於物價上漲,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實質收入受到影響。


總體而言,

儘管政策制定者可能會聲稱關稅是由外國支付,但經濟學研究普遍認為,關稅的成本最終主要由徵收國的企業和消費者承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