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聊未來2025.7.21---推估川普實施雙重關税.台灣哪些產業受傷最重
Q:推估川普實施雙重關税.台灣哪些產業受傷最重
AI:
川普若實施雙重關稅,對台灣的產業衝擊會相當顯著,尤其是對美國出口佔比高的產業。雖然關稅政策的具體細節和影響程度會根據實際實施狀況而有變動,但目前看來,以下產業受傷最重:
1. 資通訊產品 (ICT)
這是台灣對美出口的最大宗,其中包含:
伺服器、網通設備、筆電與手機廠商: 這些產品過去曾被預期可能面臨高達32%的關稅,衝擊最大。雖然半導體在初期關稅名單中可能獲得豁免,但其上游的訂單量和下游終端需求仍會受影響。
電腦及周邊設備: 例如顯示卡、伺服器零組件等,即使部分產品獲得豁免,但整體出口量和獲利仍可能面臨挑戰。
電子代工廠: 作為蘋果、惠普等國際大廠的代工夥伴,一旦終端產品價格因關稅調漲,消費者換機意願降低,出貨量可能衰退。
2. 傳統產業
許多傳統產業的輸美比重也相當高,同樣面臨嚴峻挑戰:
成衣/製鞋業: 由於許多台灣廠商的生產基地設在東南亞,而這些地區也可能面臨高關稅(例如30-49%),加上品牌商可能要求共同分擔關稅,最終可能轉嫁到終端消費者,影響消費動能。
重電/工具機: 台灣工具機出口美國佔比不低,若被課徵32%關稅,相較於其他競爭對手國(如日本、歐盟)的稅率更高,競爭壓力將大增。
手工具及水五金: 對美出口佔比高達50%,預計短期獲利將明顯下滑。
自行車及零組件: 美國也是台灣自行車的重要市場,整車影響相對有限,但零組件的衝擊仍待評估。
汽車零組件: 儘管產品驗證週期長,短期內台灣出貨仍會持續,但中長期可能影響國內生產製造。
3. 其他受影響產業
光學/砷化鎵: 部份廠商的美國營收佔比達10-45%,且產能多在台灣,將直接面臨高關稅風險,導致獲利受衝擊。
面板產業: 台灣面板多經由墨西哥和越南組裝後出口美國。由於TV和IT產品毛利率較低,關稅將導致終端產品漲價,若面板廠需分擔關稅成本,將影響獲利。
航運業: 若關稅導致貨量減少,以北美航線為主要營收來源的貨櫃航運公司(如長榮、陽明、萬海)將受到影響。航空貨運業者(如華航、長榮航)也可能因北美線貨運量減少而面臨營收衝擊。
塑膠製品、運動器材、家具等: 這些產業部分產品對美依賴程度較高,因關稅造成成本上升,可能降低競爭力或面臨品牌客戶的成本轉嫁壓力。
總結來說,
川普實施雙重關稅,對台灣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產業,尤其是資通訊產品和多數傳統產業,都將帶來顯著的挑戰。 企業除了需要重新評估供應鏈布局,加速產能轉移,也可能需要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並與客戶共同尋找解決方案,以因應潛在的衝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