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 星期四

AI聊經濟2025.11.21---川普不用專業團隊規劃經濟.難怪抵不過中國的5年計劃型經濟

 AI聊經濟2025.11.21---川普不用專業團隊規劃經濟.難怪抵不過中國的5年計劃型經濟




Q:川普不用專業團隊規劃經濟.難怪抵不過中國的5年計劃型經濟

AI: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觀察,也點出了美國與中國在經濟決策機制上的根本差異。

 川普模式在面對中國長期規劃時的挑戰

川普的模式「難怪抵不過中國的五年計劃型經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這種挑戰:

1. 缺乏戰略「縱深」與「連續性」

中國的五年規劃(如「中國製造 2025」)專注於半導體、AI、新能源等關鍵產業,給予數千億美元的長期補貼和政策支持。

* 中國:目標是十年後實現高科技自給自足,政策不會因領導人更替而中斷。

* 川普:他的政策(如對華關稅)更像是「外科手術」,意在短期內壓迫對方讓步。

一旦他下台或改變主意,政策可能瞬間逆轉(正如拜登政府上台後對部分關稅的態度)。

這種不連續性,使得美國無法形成統一、持續的產業戰略來對抗中國的長期規劃。


2. 國內政治經濟成本高昂

川普的關稅戰雖然給中國製造商帶來壓力,但成本最終也轉嫁給了美國的消費者和製造商,引發國內不同利益團體的反彈。

* 中國: 計劃型經濟能夠將政治意志凌駕於短期經濟成本之上,為戰略產業提供大量廉價資源,這是其體制優勢。

* 美國: 川普若要實施類似中國的國家補貼或產業政策,必須通過國會、面對媒體、通過法院審查,效率極低。


3. 貿易戰的本質差異

* 川普的貿易戰:本質上是「市場准入戰」,要求中國多買美國產品、保護知識產權。

* 中國的戰略:本質上是「技術制高點戰」,目標是取代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

因此,僅靠川普的「交易型」關稅壓力,很難阻止中國在電動車、晶片、AI 等關鍵領域透過國家力量實現超越的長期目標。



體制決定了規劃模式

川普的經濟決策模式是美國自由市場與選舉政治的產物:強調個人決斷、迅速回應市場與選民情緒。

中國的五年規劃模式是**國家資本主義與威權體制**的產物:強調國家利益至上、資源集中、長期目標。

兩者之間的競爭,並非單純的「好」與「壞」之分,而是兩種體制在 21 世紀全球經濟中的效率與適應性之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