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AI聊利基市場2025.8.21---台積電去美國設廠換成大股東是美國.不去美國課徵100%關稅.台積電如何應對

 AI聊利基市場2025.8.21---台積電去美國設廠換成大股東是美國.不去美國課徵100%關稅.台積電如何應對




Q:台積電去美國設廠換成大股東是美國.不去美國課徵100%關稅.台積電如何應對

AI:

綜合分析,台積電的應對策略可能如下:


1. 接受「補助換股權」的利弊考量

優勢:

獲得關稅豁免: 這是最直接的好處。若接受在美國設廠,台積電就能避免高達 100% 甚至更高的關稅,確保其在美國市場的產品競爭力。

取得美國政府支持: 與美國政府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有助於台積電在美國的經營,並獲得《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ct)的資金補助,減輕建廠的龐大財務壓力。

強化客戶關係: 台積電的主要客戶如蘋果、輝達、超微等皆為美國公司,在美國設廠並與政府合作,能進一步鞏固與這些大客戶的合作關係。

劣勢:

經營自主權受限: 美國政府若成為大股東,可能會要求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影響台積電的經營自主權。

技術外流風險: 美國政府入股可能增加技術外流的風險,尤其是在先進製程技術方面,這對於台積電的核心競爭力是嚴重的威脅。

股權稀釋: 股權被稀釋可能會影響現有股東的權益,引發市場和投資人的疑慮。


2. 面對 100% 關稅的應對方式

如果台積電選擇不以股權交換補助,直接面對關稅威脅,其應對方案會更加複雜。

策略性轉嫁成本: 由於台積電在先進製程領域的絕對壟斷地位,其產品的議價能力極高。100% 關稅雖然會大幅增加成本,但台積電有能力將部分成本轉嫁給客戶。

與客戶共同分攤風險: 台積電可以與其美國客戶(如蘋果、輝達)協商,在供應鏈層面共同尋求解決方案。例如,鼓勵客戶在美國當地生產終端產品,以規避關稅,或是共同向美國政府遊說,以獲得更好的貿易條件。

訴諸法律與國際貿易協定: 台積電可能會尋求法律途徑,挑戰美國的高額關稅政策是否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國際貿易法規。


台積電的最終抉擇與實際應對

綜合上述利弊分析,台積電最可能的應對策略是接受「補助換股權」。雖然這會犧牲部分的經營自主權,但相較於 100% 關稅帶來的巨大衝擊,這是更務實的選擇。

100% 關稅將導致台積電的產品在美國市場完全喪失價格競爭力,其主要客戶也將被迫轉向其他供應商(如英特爾或三星),這會從根本上動搖台積電的市場地位。而以部分股權換取補助,則能在維持核心技術優勢的同時,確保其在全球最大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


事實上,

美國政府計畫以補助換股權的消息已經傳出,而台積電也持續推進其在亞利桑那州的設廠計畫。這顯示台積電在與美國政府的博弈中,傾向於透過在美投資與合作,來規避貿易壁壘與地緣政治風險,而非直接對抗高關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