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聊經濟2025.8.10---:台灣數十萬家傳統產商.那些業者有能力轉嫁25%關稅
Q:台灣數十萬家傳統產商.那些業者有能力轉嫁25%關稅
AI:
面對關稅增加,廠商的可能應對策略
一般來說,當關稅增加時,廠商通常會採取以下幾種策略:
吸收成本: 廠商自行吸收部分或全部關稅,以維持產品價格競爭力,但這會壓縮利潤空間。
轉嫁成本: 廠商提高產品售價,將增加的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調整供應鏈: 廠商將生產線或供應鏈轉移到關稅較低的國家或地區,以規避高關稅。
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透過研發創新、提升品質或品牌形象,提高產品獨特性,讓消費者願意支付更高價格。
我們可以從幾個關鍵因素來分析,哪些類型的傳統產業廠商比較有機會轉嫁關稅成本:
1. 具備高獨特性的產品
產品的獨特性是廠商轉嫁關稅的最主要籌碼。如果一家廠商的產品在市場上沒有太多替代品,或者其技術、品質、品牌都領先競爭者,那麼客戶就比較願意接受價格上漲。
專利技術或獨家工藝: 擁有獨家專利或特殊製程的廠商,其產品難以被複製,客戶的議價空間較小。
高品牌價值: 知名度高、品牌形象好的廠商,消費者對其產品有更高的忠誠度,因此對價格的敏感度也相對較低。
2. 掌握關鍵零組件或材料
在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廠商,也比較有能力轉嫁成本。
汽車零組件: 例如,像東陽、堤維西等汽車零組件大廠,在售後維修市場(AM)佔有重要地位。他們的產品通常是特定車型所需的零件,客戶(如維修廠)對價格的彈性較低,因此廠商有機會與客戶共同分攤或轉嫁關稅。
工具機與手工具: 如果廠商的產品是高精度、高耐用度的工具,是製造業生產線上不可或缺的設備,客戶通常會優先考量品質和效率,而不是價格。
3. 擁有強大議價能力的龍頭企業
在各自產業中規模龐大、市場佔有率高的龍頭企業,通常具備更強的議價能力。
長期合作關係: 這些企業與客戶之間通常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可以透過協商來共同承擔或轉嫁關稅。
供應鏈影響力: 他們在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要求上游供應商分擔成本,或與下游客戶重新協商貿易條件。
廠商面臨的挑戰與其他應對策略
當然,即使是上述具備優勢的廠商,轉嫁關稅也非易事,通常會伴隨著以下挑戰:
影響市場需求: 價格上漲可能導致消費者延遲購買或尋找替代品,進而影響訂單量。
轉單風險: 如果客戶無法接受成本轉嫁,可能會將訂單轉移給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供應商。
除了轉嫁成本,許多傳統產業廠商也會採取其他應對策略來減輕關稅衝擊,例如:
多元化生產基地: 將部分產線轉移到越南、泰國等關稅較低的東南亞國家,以規避關稅。
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透過研發與創新,從單純的代工製造轉型為提供高技術含量的解決方案。
開發新興市場: 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積極開拓如東協、印度等其他市場,分散風險。
總結來說,
能夠成功轉嫁關稅的廠商,往往不是單靠產品價格高,而是因為其獨特性、不可取代性、以及在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