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

AI聊商戰2025.7.18---如何打造「無美國貿易體系」

 AI聊商戰2025.7.18---如何打造「無美國貿易體系」




Q:如何打造「無美國貿易體系」

AI:


打造一個「無美國貿易體系」是一個極其複雜且艱鉅的任務,因為美元目前在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中佔據主導地位。然而,近年來,隨著地緣政治的變化和一些國家尋求更大的經濟自主性,推動「去美元化」和建立替代性貿易體系的努力正在加速。


以下是打造「無美國貿易體系」可能需要考慮的幾個關鍵方面和策略:


一、推動本幣結算和多邊貨幣合作

這是減少對美元依賴最直接的方式。

雙邊和多邊本幣結算協議: 各國可以簽訂協議,允許貿易夥伴使用本國貨幣直接進行貿易結算,而不是通過美元。例如,中國和俄羅斯一直在積極推動人民幣和盧布的雙邊貿易結算。

發展替代性支付系統: 建立獨立於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支付系統至關重要。SWIFT是一個由美國和西方國家主導的全球銀行間支付網絡,它使美國能夠對其實施制裁的國家施加巨大影響。

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中國的CIPS是人民幣跨境支付的主要基礎設施,旨在為全球金融機構提供高效、安全的結算服務。

BRICS支付系統: 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埃及、衣索比亞、伊朗、阿聯酋)正在積極探索建立自己的替代性支付系統,以實現成員國之間更便捷、安全和低成本的交易。

推動多邊儲備貨幣: 除了美元,鼓勵各國央行增加其他貨幣(如歐元、人民幣、日元、黃金)在其外匯儲備中的比重,逐步實現儲備貨幣多元化。


二、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貿易集團

區域性的貿易集團可以減少對外部市場和貨幣的依賴,促進內部貿易。

擴大和深化現有貿易集團:

金磚國家 (BRICS): 隨著新成員的加入,BRICS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量不斷增加,他們正積極推動內部貿易和投資,並尋求建立獨立的金融和貿易機制。新開發銀行 (NDB) 在此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提供本幣融資。

上海合作組織 (SCO): SCO成員國之間在貿易、經濟、交通、能源等領域加強合作,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區域內貿易便利化。

歐亞經濟聯盟 (EAEU): 該聯盟旨在實現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並協調成員國的經濟政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東盟 (ASEAN): 東盟自由貿易區 (AFTA) 已基本消除成員國間的關稅壁壘,並致力於解決非關稅壁壘問題,促進區域內的貨物流動。

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 (AfCFTA): 這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旨在消除非洲各國之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促進非洲內部貿易,減少對外部經濟體的依賴。

建立新的貿易走廊和基礎設施: 例如「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基礎設施建設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促進貿易和投資,開闢新的貿易路線,繞開傳統上以美國為中心的貿易網絡。


三、發展新的貿易機制和規則

制定非美元計價的商品基準: 許多大宗商品(如石油)都以美元計價,這使得美元在國際貿易中擁有特殊地位。嘗試建立以其他貨幣計價的商品交易機制,例如中國已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

統一非美元國家的貿易標準和認證: 貿易壁壘不僅限於關稅,還包括各種非關稅措施(如技術標準、檢疫要求、原產地規則等)。建立非美元貿易體系需要協調和統一這些標準,以降低貿易成本。

建立替代性爭端解決機制: 國際貿易爭端通常會在以西方為中心的機構中解決。建立獨立的爭端解決機制,可以為非美國貿易體系提供更中立的解決方案。


四、克服挑戰

打造「無美國貿易體系」面臨巨大的挑戰:

美元的慣性作用: 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場中根深蒂固,擁有巨大的網絡效應、流動性和可信度。

各國利益差異: 參與國之間可能存在不同的經濟利益、發展水平和政治目標,協調一致的行動會很困難。

基礎設施和法律框架: 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非美元貿易和金融基礎設施需要龐大的投資和時間。

可信度和穩定性: 任何替代貨幣或支付系統都需要建立高度的信任和穩定性,才能吸引廣泛使用。

美國的應對: 美國可能會採取措施來維護美元的主導地位,例如通過外交壓力、經濟激勵或甚至制裁。


總體而言,

打造一個完全「無美國貿易體系」可能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但「去美元化」和建立更多元化、多極化的全球貿易格局已成為許多國家的戰略目標。這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共同努力與合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