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0日 星期五

AI聊職場2025.10.1---電視劇熬出头.職場新人如何認清公司是詐騙集團

 AI聊職場2025.10.1---電視劇熬出头.職場新人如何認清公司是詐騙集團





Q:電視劇<熬出头>.職場新人如何認清公司是詐騙集團

AI:

剛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由於經驗不足,更容易成為詐騙集團的目標。要認清公司是否為詐騙集團,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求職階段的警訊

不合理的優渥條件:

薪資高得離譜,工作內容卻很輕鬆或模糊: 如果一份工作承諾給你遠超同行的薪資,卻不需要太多經驗或技能,而且工作內容描述得很籠糊,例如「在家打字」、「觀看影片」、「純內勤輕鬆賺」等,這很可能是詐騙。

不需面試或快速錄取: 正常公司會有嚴謹的面試流程。如果對方在沒有充分了解你的情況下就直接錄取你,或面試草率且問的問題很表面,甚至只透過通訊軟體就決定錄取,要特別小心。

無經驗高薪: 號稱「免經驗可兼職」卻能賺取高額報酬的職位,往往是詐騙的誘餌。

溝通與資訊的不透明:

公司資訊不完整或難以查證: 正常的公司會有清晰的公司名稱、地址、電話、統一編號。如果只留電話或郵政信箱,或者在網路上難以找到該公司的官方網站、社群媒體帳號,或網站設計簡陋、缺乏隱私政策等,都要提高警覺。

使用免費或私人信箱: 專業公司通常會使用公司網域的電子郵件(例如 @companyname.com),而不是 Gmail、Hotmail 等免費或個人信箱進行正式溝通。

只透過通訊軟體溝通: 如果對方堅持只透過 LINE、WhatsApp、Telegram 等即時通訊軟體進行面試或工作安排,而不願進行視訊或實體面試,這也是一個重要警訊。

職務描述模糊或誇大: 正當的職位描述會有明確的職責、要求和期望。如果職位描述空泛、語焉不詳,或充滿浮誇的字眼,要謹慎。

公司名稱與職缺內容不一致: 如果公司名稱與你應徵的職缺內容明顯不符,例如應徵文職卻要求你做行銷,或公司實際業務與宣稱的不符。

面試地點異常: 面試地點不在公司內部,而是在咖啡廳、住家、偏僻地點,甚至只有線上面試,這些都可能是警訊。

要求繳納費用或個人敏感資料:

要求繳交任何費用: 這是最常見的詐騙手法!如果公司要求你支付「報名費」、「保證金」、「訓練費」、「制服費」、「材料費」、「開通帳號費」或「資料處理費」等任何名目的費用,絕對是詐騙。正派公司不會向求職者收取費用。

要求購買公司產品或招募下線: 有些詐騙會假借徵才名義,實則推銷產品或要求你拉人頭加入直銷,購買自家產品才能「熟悉業務」或「賺取傭金」。

過早索取敏感個人資料: 在尚未正式錄取或入職前,公司不應要求你提供身分證正本、金融卡、存摺影本、信用卡資料、密碼等敏感個資。他們可能會以「辦理薪資」、「保險」等理由要求,但這通常是為了盜用你的身分或成為人頭帳戶。記住:證件不離身!

要求下載不明App: 如果公司要求你下載來路不明的應用程式,務必拒絕。這些App可能含有惡意軟體,竊取你的個人資訊。

入職後的警訊

工作內容與面試不符:

實際工作內容與面試時說的完全不一樣,例如應徵行政職卻被要求去做銷售、電銷,或是從事一些合法性不明的工作。

工作內容交代不清,或只一味要求你拉人、投資。

避談公司實際業務:

你發現公司內部員工對於公司的主要業務、產品或服務避而不談,或者說法模糊不清。

公司沒有實際的業務運作,或辦公室看起來不像正常運作的公司。

不簽署正式合約或合約內容不明:

不提供正式的勞動契約,或合約內容模糊、有不合理的條款(如高額違約金),或刻意使用「委任合作」、「勞務合作」等字眼來規避勞基法責任。

要求你簽署的保密協議等文件內容過於含糊,或有明顯不合理處。

薪資發放異常或不透明:

薪資發放不透明,或是以現金發放、要求你匯款給其他人等不尋常的方式。

承諾的高薪水遲遲未兌現,或只發放少部分薪資。

要求你提供銀行帳戶、提款卡或辦理信用卡:

公司要求你提供多個銀行帳戶、提款卡,甚至要求你告知密碼,這很可能是要將你變成詐騙集團的人頭帳戶。

要求你當場辦理信用卡。

如何自我查證?

上網搜尋公司資訊:

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查詢網站: 輸入公司名稱或統一編號,查詢公司是否合法登記、成立時間、資本額、營業項目等。如果查無資料,或登記項目與實際業務不符,要特別小心。

網路評價與新聞: 搜尋公司名稱加上「詐騙」、「評價」、「黑心」、「心得」等關鍵字,看看是否有負面評價或相關詐騙新聞。Dcard、PTT 等社群平台也常有求職者分享經驗。

官方網站與社群媒體: 查看公司是否有專業的官方網站和活躍的社群媒體帳號。如果網站簡陋、資訊不全、很久沒更新,或是社群媒體互動很少,都是警訊。

Google地圖實景: 如果公司有實體地址,可以透過Google地圖查看公司外觀和周邊環境,判斷是否為正常辦公場所。

諮詢專業人士或信任的人:

向有經驗的家人、朋友或老師諮詢,描述你遇到的情況,聽取他們的意見。

如果對職位或公司有疑慮,可以向勞工局、就業服務站或165反詐騙專線諮詢。

保持警覺與「七不原則」:

不繳錢: 不繳交任何不明費用。

不購買: 不購買公司以任何名目要求購買的產品。

不辦卡: 不應公司要求辦理信用卡。

不簽約: 不簽署任何內容不清楚或不合理的契約。

證件不離身: 身分證、健保卡、存摺、金融卡等重要證件不交給公司保管。

不飲用: 不飲用他人提供的不明飲料、食物。

不非法工作: 不從事可能違法或模糊地帶的工作。

總之,當遇到一份工作看起來「太好而不真實」時,務必多方查證、保持警惕,並相信自己的直覺。一旦發現任何可疑之處,立即停止求職流程,並向相關單位求助,保護好自己的權益與安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