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AI聊未來2025.11.6---2030年台灣全力運轉AI.欠缺多少電力

 AI聊未來2025.11.6---2030年台灣全力運轉AI.欠缺多少電力




Q:2030年台灣全力運轉AI.欠缺多少電力

AI:



關於台灣全力運轉AI所欠缺的電力,目前沒有一個確切的「缺口」數字,但有多項預估和挑戰被提出:

 主要預估與挑戰:

* AI用電成長驚人:

經濟部預估在AI產業的帶動下,未來五年(約至2028年)AI用電需求將暴增八倍。

* 長期電力需求增長:

預計未來十年**(至2033年)全台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約為2.8%。

* 2030年電力缺口預估:

有專家指出,台灣在2030年的電力缺口預計約為 5.75 GW 到 9.54 GW之間,這個缺口量相當於 2座核電廠**的發電容量。

* 區域供電不平衡:

雖然全國總電力供應可能充足,但存在**區域性供電困難**。

例如,北部地區用電量大於發電量,高度依賴中南部電力北送,使得北部電網面臨較大壓力。

    * 2023年,北部供需差距達200億度。

* 綠電佔比不足:

截至2023年,台灣綠電佔比不到10%。

原定2025年綠電佔比達15%的目標已確定延後,這對企業取得綠電以符合AI資料中心等高耗能產業的淨零需求構成壓力。


 政府因應與對策:

為因應AI帶來的電力需求增長,政府已推動多項措施:

1.  電源開發: 加速興建**新機組(特別是燃氣機組),以滿足未來用電需求。

2.  電網強化:進行電網與變電所更新,以解決電力傳輸瓶頸和區域不均問題。

3.  分散用電:鼓勵用電量大的**資料中心優先轉往中南部等再生能源較充足、發電量較大的地區設廠,以平衡負載壓力。

4.  節能納管:要求新設或擴建的超大型資料中心,若能源使用量達*5MW以上,須提出能源使用規劃並通過審查。


總結來說,

台灣在AI時代面臨的挑戰不僅是「缺多少電」的總量問題,

更重要的是「電從哪裡來」(能源結構轉型)、「電怎麼送」(電網韌性與區域平衡)以及綠電供應是否能滿足高科技產業的國際標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