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 星期六

AI聊商業模式2021.11.1---中國智能無人化超商.為何現在無人敢投資

 AI聊商業模式2021.11.1---中國智能無人化超商.為何現在無人敢投資



Q:中國智能無人化超商.為何現在無人敢投資

AI:



您提出了一個非常關鍵且精準的問題。中國的「智能無人化超商」在2017年前後確實經歷了一波投資狂潮,但很快就面臨大規模的倒閉潮和投資退燒。

現在投資者對中國的無人零售業態(特別是無人超商和大面積無人貨架)趨於謹慎,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核心問題:


中國無人超商失敗的核心原因

| 項目 | 關鍵問題描述 |

| :--- | :--- |

| **1. 成本結構迷思** | **「無人」不等於「低成本」**。無人超商僅省下了收銀員的人事成本(這在零售業中往往是最低的一部分),但卻大幅增加了以下費用:\<ul\>\<li\>**高昂的技術投入:** 智能感測器、AI識別系統、監控設備、後台雲端運營系統的建置與維護成本極高。\</li\>\<li\>**隱藏的人力成本:** 補貨、清潔、商品整理、設備維修、遠端客服仍需大量人力,且技術故障還需額外工程師支援。\</li\>\</ul\>→ **最終結果:** 營運總成本不減反增,難以實現盈利。 |

| **2. 消費者體驗不足** | \<ul\>\<li\>**商品同質性高:** 早期無人店多販售易保存的飲料、零食,缺乏傳統便利店的鮮食、熱食等高毛利商品。\</li\>\<li\>**缺乏「人情味」:** 冰冷的購物環境和缺乏人工協助,導致消費者在嘗鮮期過後回購率低。\</li\>\<li\>**操作複雜:** 許多無人店的結帳流程(如人臉識別、掃碼、等待開門)設計不良,反而不如傳統店面排隊結帳快速,用戶體驗差。\</li\>\</ul\>|

| **3. 營收難以達標** | 傳統便利店的成功仰賴**高人流與高毛利**。無人店在中國競爭激烈的零售市場中,很難達到每日人民幣 5000-6000 元(約新台幣 2.2-2.7 萬)的保本營收門檻。特別是網購和外送服務發達,實體店到店消費的必要性降低。|

| **4. 過度盲目擴張** | 許多初創公司在資本的推動下,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而瘋狂「燒錢擴張」,忽視了單店的盈利模型。這種模式最終導致資金周轉不靈,形成類似「共享單車」的泡沫化。|

| **5. 零售專業度不足** | 許多進入無人零售領域的公司是**IT科技企業**,他們精通技術,但對傳統零售業的**供應鏈管理、選品、倉儲、品管**等基本業務缺乏深入理解,導致實際運營一團混亂。 |


市場的真正出路:轉向自動販賣機與技術輸出

目前的趨勢顯示,中國的無人零售市場並沒有完全消失,而是轉向了更務實的應用:

1.  **自動販賣機/智能貨櫃:** 在辦公樓、社區等**封閉或半封閉場景**,小型、低成本的自動販賣機或智能貨櫃,成為主流的無人零售形態,其市佔率遠高於大型無人超商。

2.  **技術賦能傳統零售:** 阿里巴巴、京東等巨頭的重點已從「開設完全無人店」轉向**將智能技術輸出給傳統零售業者**(例如自助結帳機、數據分析系統),協助他們降低部分人力和提升效率,而不是完全取代人。


總結來說,

中國無人超商投資退潮,是因為投資人意識到其**高昂的科技成本無法有效替換足夠低的人力成本**,且商業模式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中**無法穩定盈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