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聊商戰2025.7.30---為何中國.印度有底氣拒絕美國進口0關稅的開放協議
2025.7.30.
川普:印度關稅25%.
Q:為何中國.印度有底氣拒絕美國進口0關稅的開放協議
AI:
中國和印度作為兩個主要的發展中國家,在面對美國提出的零關稅開放協議時,之所以「有底氣」拒絕,主要基於以下幾個複雜的原因:
1. 國家產業保護與發展需求
保護國內產業: 零關稅意味著外國商品可以更便宜地進入本國市場,這可能對中國和印度仍在發展中的本土產業造成巨大衝擊。兩國都希望通過關稅等貿易壁壘來保護自己的新興產業,使其有足夠的時間成長和具備國際競爭力。例如,印度就非常關注其農產品和乳製品市場的開放,不願全面向美國產品開放,特別是涉及到基因改造作物和美國的乳品生產方式(如使用動物副產品餵養牛隻,這與印度一些飲食習慣衝突)。
戰略性產業: 對於一些被視為國家戰略性或基礎性的產業(例如高科技、汽車、醫療等),中印兩國更傾向於實行保護政策,避免過度依賴外部供應鏈,並鼓勵自主研發和生產。
2. 貿易逆差與公平競爭考量
解決貿易逆差: 美國通常在貿易談判中強調其對中印的貿易逆差問題,並要求兩國開放市場以減少逆差。然而,中印兩國可能認為,零關稅協議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無法有效解決貿易逆差,甚至可能加劇對美國商品的依賴,而無法真正提升自身的出口能力。
不公平貿易行為指控: 美國曾指責中國存在不公平貿易行為,例如強制技術轉讓、竊取智慧財產權等。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可能認為美國的「零關稅」提議並非真正基於公平貿易原則,而是試圖在談判中取得更多籌碼。
3. 政治與主權考量
維護經濟主權: 貿易協議往往涉及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零關稅開放可能被視為對國家經濟主權的一種讓步。中印兩國都強調在平等、誠信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貿易談判,不願在壓力下做出讓步。
國內政治壓力: 開放市場,特別是農產品市場,往往會面臨國內農民和相關產業的巨大反對壓力。政府需要平衡國際貿易關係與國內民生和政治穩定。
4. 應對美國策略的經驗
學習中國的經驗: 印度在處理與美國的貿易關係時,可能會參考中國在與美國貿易爭端中的應對策略,例如堅守底線、採取反制措施等。
不確定性與承諾履行: 過去美國在貿易協議上(例如與中國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執行情況,可能會讓中印兩國對美國提出的承諾持謹慎態度。例如,中國在第一階段協議中承諾購買大量美國商品,但實際執行情況並未完全達到目標。
5. 發展模式差異
發展中國家定位: 中國和印度都認為自己是發展中國家,需要有別於已開發國家的貿易政策彈性,以支持其經濟發展和扶貧目標。全面開放可能不符合其當前的發展階段和戰略需求。
總體而言,
中印兩國拒絕美國零關稅協議的「底氣」,來自於對自身經濟發展需求的堅定維護、對國家產業的保護考量、對貿易公平性的主張,以及在國際貿易談判中的策略性思考。這些國家更傾向於透過雙邊談判尋求符合自身利益的貿易平衡,而非單方面接受可能帶來負面衝擊的全面開放協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