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AI聊未來2025.7.27---推估美國對台灣輸往美國232條款的60%資通產品課徵產業關稅25%-50%.台灣供應鏈如何因應.

 AI聊未來2025.7.27---推估美國對台灣輸往美國232條款的60%資通產品課徵產業關稅25%-50%.台灣供應鏈如何因應.



Q:推估美國對台灣輸往美國232條款的60%資通產品課徵產業關稅25%-50%.台灣供應鏈如何因應.

AI:


美國對台灣資通產品課徵25%到50%的關稅,對台灣供應鏈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尤其資通產品佔台灣對美出口比重極高。面對這種情況,台灣供應鏈需要採取多面向的策略來因應。


1. 調整供應鏈佈局與生產基地

* 加速海外設廠:許多台灣廠商已經開始將部分產線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如越南、泰國)或墨西哥等地,以避開美國的關稅壁壘。例如,部分伺服器、網通設備、筆電和手機廠商會是首當其衝,更需要考慮將生產基地移出台灣。

* 強化美國本地生產:對於部分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產品,考慮在美國境內設立生產基地,以符合「美國原產成分」的規定,減少關稅影響。但這需要考量成本、技術人才和供應鏈整合的挑戰。

* 優化零組件採購:審視整個供應鏈中各環節的來源地,盡可能降低來自高關稅區的零組件比重,或尋找替代供應商,以降低最終產品的成本。


2. 產品策略與高值化轉型

* 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透過研發創新,開發更高技術含量、更具差異化和附加價值的產品,讓客戶更願意為其買單,從而消化部分關稅成本。

**軟硬整合與服務模式:考慮將硬體產品與軟體、服務結合,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從單純的硬體銷售轉向服務營運模式,降低對關稅敏感的硬體產品比重。

* 發展利基市場:專注於特定利基市場,提供獨特且不易被取代的產品或技術,減少與低價競爭對手的直接衝突。


3. 多元化市場拓展

* 深耕新興市場:*除了美國市場,積極開拓其他具有潛力的新興市場,如東南亞、印度、中東和歐洲等地,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 參與多邊貿易協定:積極推動與更多國家或經濟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或雙邊投資協定,為台灣產品創造更公平的貿易環境。


4. 與美國政府溝通與爭取

* 積極對話:*透過政府和產業公協會等管道,持續與美國政府進行溝通,解釋台灣供應鏈的特性與對美國經濟的貢獻,爭取部分產品的關稅豁免或更優惠的待遇。

* 證明「美國原產成分」:如果產品含有美國原產的零組件,需要保存詳細記錄並符合美國海關的認定標準,以爭取針對非美國來源部分課徵對等關稅。


5. 政府支持與產業升級

* 政策引導:台灣政府應提供更明確的政策方向和資源,例如補助廠商海外設廠、提供技術升級輔導、協助企業申請相關關稅減免措施等。

* 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推動台灣資通訊產業的智慧化、綠色化轉型,鼓勵研發高階技術、關鍵零組件和自主供應鏈,提升整體產業的韌性與國際競爭力。

* 人才培育:強化資通訊產業的人才培育,特別是高階研發和跨國營運人才,以支撐供應鏈轉型和海外佈局的需求。


總體而言,

面對美國關稅的挑戰,台灣供應鏈需要從生產、產品、市場和政策等多個層面進行調整與升級,才能有效降低衝擊,並在全球變動的貿易環境中維持競爭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