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AI聊利基市場2025.8.16---川普政府入股英特爾.強制輝達、超微下單英特爾對台積電的影響

 AI聊利基市場2025.8.16---川普政府入股英特爾.強制輝達、超微下單英特爾對台積電的影響




Q:川普政府入股英特爾.強制輝達、超微下單英特爾對台積電的影響

AI:



近期傳出美國川普政府考慮利用《晶片法案》資金入股英特爾,甚至可能要求美國晶片設計公司如輝達(NVIDIA)和超微(AMD)將部分訂單轉給英特爾,以強化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這項消息雖然仍在早期討論階段,但已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並對台積電的未來產生了以下潛在影響:


1. 訂單可能被分流,但短期影響有限

若美國政府真的強制輝達和超微將部分訂單轉給英特爾,台積電確實可能面臨客戶流失的風險,特別是在高階製程領域。不過,目前業界普遍認為這對台積電的短期影響有限,原因有二:

技術與良率優勢: 台積電在先進製程技術上的領先地位仍相當穩固,特別是在2nm製程(N2)的良率與穩定性方面,仍優於英特爾的18A製程。輝達與超微等公司在追求極致效能與穩定供貨時,不太可能輕易放棄台積電。

長期合作關係: 台積電與輝達、超微等客戶已建立多年的緊密合作關係。這些公司不太可能為了政治考量而全面轉單,因為這將牽涉到龐大的研發資源、製程調校與供應鏈風險。


2. 加速美國設廠與本土化佈局

川普政府的政策方向,無論是入股英特爾或要求轉單,其核心目標都在於強化美國本土製造能力,降低對海外供應鏈的依賴。這將促使台積電加速在美國的設廠與投資腳步,以確保其客戶在美國市場的訂單不受影響。

雖然台積電已在亞利桑那州投資設廠,但未來美國政府的政策壓力可能會持續增加,要求台積電進一步擴大在美的投資規模,甚至可能對其在台灣生產的晶片課徵高關稅,以鼓勵「美國製造」。這對台積電來說,除了必須平衡本土與海外產能,也將面臨成本上升與資源分配的挑戰。


3. 產業競爭格局改變

長期來看,如果美國政府強力扶植英特爾,並成功提升其晶圓代工業務的競爭力,可能會打破台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一家獨大的局面。這將使得半導體產業的競爭更加激烈,也可能促使客戶在不同代工廠之間進行分散風險的策略性佈局。

總結來說,川普政府的這項潛在政策,雖然對台積電短期內不會造成致命打擊,但確實為其未來帶來了不確定性。台積電必須更靈活地應對地緣政治風險,加速其全球佈局,並持續拉大與競爭對手的技術差距,才能在日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維持其領先地位。